《婆家娘家[電影解說]》劇情簡介
故事發(fā)生在南方某中小城市兩個普通的家庭里…… 這一天,是華蕓寶貝女兒巧巧的五歲生日,華蕓在家忙著做菜,巧巧在給媽媽表演節(jié)目,母女倆在歡快的氣氛中等待著家中男主人公馮楠,然而一等再等,馮楠始終不歸,傍晚時分,門鈴終于響了,然而進來的并不是馮楠,而是兩名身穿制服的檢察官…… 而此時的馮楠正神色慌張地行走在路上,他剛剛得知自己涉嫌經(jīng)濟詐騙之事敗露,于是如驚弓之鳥背水一戰(zhàn)地選擇了攜款出逃…… 從此,馮楠人間蒸發(fā)般地消失了……
《婆家娘家[電影解說]》相關(guān)視頻
-
3.0
大浴女[電影解說]
2007
電影解說
簡介: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,正值文革中期,尹亦尋(趙有亮 飾)和妻子章嫵(倪萍 飾)到干校勞動改造,子女小跳(盧卓婕 飾)和小帆(李小萌 飾)留在城里。幾年后,章嫵因身體不適回城看病,不料與給他看病的唐醫(yī)生(姜武 飾)一見傾心不能自拔,這事被女兒小跳發(fā)現(xiàn),多次規(guī)勸未果,她寫信告訴了在干校勞動的爸爸,尹亦尋聞訊心急如焚,當即請假回城,忌料目睹了奸情實況。章嫵羞愧難當,決意與唐醫(yī)生結(jié)束孽緣,誰料此時她發(fā)現(xiàn)自已懷孕,只好生下了本不是尹亦尋的女兒尹小荃,從此這個家庭失去了安寧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全家每個人都無時無刻不在痛苦糾結(jié)中煎熬……
-
1.0
家在鐵西[電影解說]
2015
電影解說
簡介: 該劇以沈陽市鐵西區(qū)的涅槃重生為著眼點,以20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國企改革民族工業(yè)振興為背景,至情至性的展現(xiàn)了十年間鐵西區(qū)普通勞動者在歷史的進程和改革開放的大潮下,經(jīng)歷難以想象的陣痛掙扎奮斗犧牲后,最終脫胎換骨、破繭重生的艱苦歷程。它是一曲描寫東北產(chǎn)業(yè)工人大規(guī)模下崗后,自強不息、群策群力、重新贏得個人尊嚴與價值的都市勵志頌歌;也是一部從家庭倫理和社會道德的層面,生動反映東北老工業(yè)基地歷經(jīng)磨難、屢敗屢戰(zhàn)、起死回生、重鑄輝煌的感人故事;同時也是一篇謳歌人性善良、正義,弘揚鄰里工友之間于困苦危難之際互敬互諒、互幫互助、相濡以沫的大眾史詩。
-
3.0
公爵夫人[電影解說]
2008
電影解說
簡介: 本片根據(jù)英國作家艾曼達·佛曼的人物傳記《喬治亞娜,德文郡公爵夫人》改編。18世紀末,年輕美貌的喬治亞娜·卡文迪什(凱拉?奈特利 Keira Knightley 飾)奉母命嫁給了長自己九歲的第五代德文郡公爵(拉爾夫·費因斯 Ralph Fiennes 飾)。喬治亞娜聰明風 趣,對時尚的敏感觸覺使其成為了倫敦貴族的奪目中心,卻無法觸動不忠丈夫的心。德文郡公爵不滿喬治亞娜沒為自己帶來兒子,與她最好的朋友,伊麗莎白夫人(海莉·阿特維爾 Harley Atwell 飾)公開偷情。憤怒的喬治亞娜投向了格輝黨新秀查爾斯·格雷(1830-1834年任英國首相)(多米尼克·庫珀 Dominic Cooper 飾)的懷抱,但二人的感情卻為德文郡公爵所不允…… 本片獲奧斯卡及英國電影電視協(xié)會最佳服裝設(shè)計獎,并被提名奧斯卡最佳藝術(shù)指導、英國電影電視協(xié)會最佳化妝及發(fā)型和金球獎最佳男配角(拉爾夫·費因斯)。
-
2.0
王先生之欲火焚身[電影解說]
1993
電影解說
簡介: 故事發(fā)生在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繁華上海灘,王先生(林棟甫 飾)從小就生活在這里,從頭到腳,從里到外,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上海男人。妻子王太太(王文麗 飾)整日浸淫在麻壇里,自然無暇顧及丈夫,女兒阿囡(盧焱 飾)更是談起了戀愛,心中只有男友沒有老爸?! ⌒螁斡爸坏耐跸壬滞饧拍?,只能找到被貶職的小陳(宗曉軍 飾),兩人互相作伴,一起消磨時間。就在此時,一位名叫伊雯(張瑜 飾)的舞女出現(xiàn)在了王先生的生命里,機緣巧合之下,王先生竟然成為了將伊雯救出水深火熱之中的救命恩人,兩人之間牽扯出了一段情緣,不過這一切,可不能讓王太太知道。
-
7.0
我最好的朋友[電影解說]
2006
電影解說
簡介: 古董商弗朗西斯(丹尼爾·奧特尤爾飾)為人刻板,只有在買賣時才能燃起熱情。同事凱瑟琳(朱莉·蓋特飾)尖刻地認為,他沒有真正的朋友。而其他人也贊同此觀點,認為他自私,傲慢。弗朗西斯完全不能接受,并與凱瑟琳打賭——如果他在十天之內(nèi)不能把自己的最好的朋友介紹給凱瑟琳,就把高價買下的希臘古董輸給她?! ≡趲滋斓膶ふ抑?,弗朗西斯遇到了為人和藹可親卻同樣孤獨的出租車司機布魯諾(丹尼·伯恩飾),并勸說布魯諾扮演他的好朋友。然而,短短的幾天相處,卻讓弗朗西斯重新認識了友誼的真諦。
-
8.0
漢娜·阿倫特[電影解說]
2012
電影解說
簡介: 1960年,以色列宣布抓捕到前納粹德國高官、素有“死刑執(zhí)行者”之稱的阿道夫·艾希曼,并于1961年在耶路撒冷進行審判。已在美國居住多年的著名猶太女哲學家漢娜·阿倫特(巴巴拉·蘇科瓦 Barbara Sukowa 飾)受《紐約人》邀請為此次審判撰稿。當漢娜·阿倫特前往耶路撒冷觀看審判后,卻在艾希曼的闡述、民意和自己的哲學思考之間發(fā)現(xiàn)了分歧。當阿倫特將艾希曼當年的行為提高到哲學的高度,她的文章不出所料地引發(fā)了社會上的惡評和抨擊,一些漢娜·阿倫特的老友甚至和她絕交反目。這個當年海德格爾門下最得意的女學生在急風驟雨中想全身而退,卻發(fā)現(xiàn)一切都已經(jīng)不像自己預計的那樣簡單。
評論